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犹如一声春雷,激荡在广袤乡村。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高屋建瓴、全面擘画,更需基层探索,创新创造。
戊戌岁初,迎着和煦春风,记者来到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发源地——山东省诸城市,探寻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的落地谋篇,发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悄然展开的创新实践。
采访中,对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诸城市委书记桑福岭给出了框架性解释:着力放大农业社区化发展的平台优势,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强化乡村振兴的县域制度性供给为当前重点,抓住“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节点、搭建各类要素下乡桥梁和锻造乡村发展内生引擎”三个关键,着力构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新生态”,顺势推进新六产融合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兴盛、平安乡村建设和农民多渠道增收“五大工程”,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城融合、共融共生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打造平台:“三区同建”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新节点
农历正月十六,记者在枳沟镇乔庄社区看到,文体广场人头攒动,道路景观错落有致。走进农户徐中泰家的院子,则是窗明几净、室暖花香。“进门双气足,出门人气旺。办事不出村,就业不离乡。”徐中泰这样概括新生活。
据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光介绍,自2007年以乔庄村为中心村开建新型农村社区以来,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高标准卫生院、文体广场、金融邮政服务等在此落地,经过10年的发展,已集聚吸引周边10个村庄的1591农户到此居住。而且,与社区同步发展的是工农业两大园区。工业园区已占地2300亩,入驻企业24家,可提供1800多个就业岗位;农业园区已流转土地1700亩,吸引6家新型经营主体进驻,500多户农民在此获得就业收入、流转收入和分红收入。
据了解,2007年诸城开始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原则,把1249个村庄规划建设了208个农村社区,打造起“2公里社区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诸城模式,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同时,诸城实施了扩镇赋权,将23处镇街合并为13处,把108项权限下放到镇街和社区。
“城市要素资源下乡,需要落地承接的载体;农民干事创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需要一个平台。诸城因势利导,抓住经过10年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和蓬勃发展的特色强镇两个层次,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新节点。”诸城市委副书记孙吉海说。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诸城将“深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园区、景区‘三区同建’”写入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在社区改造提升方面,提出了推进“暖气、燃气、污水处理管道”进社区,农村道路、厕所、供电、学校、住房、引水、供暖“七改”,以及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等部署。在园区建设方面,在继续推进高端农业园区建设基础上,明确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向,推进“现代农业+旅游”发展,让有条件的农业园区就地升级为“田园综合体、采摘篱园、休闲农庄、乡村民宿、康养基地”等景区。
“在诸城,城市人才到农村,传统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强镇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城市资本、技术要下乡,新农人要干事创业,园区和景区就是最好的平台。”孙吉海说。“下一步,诸城将立足‘三区同建’,将新农农村社区打造成为为农服务聚合平台、城乡要素集合平台、各类主体创业平台和现代生态宜居平台。”截至2017年底,诸城已建成省级特色产业镇3个,培育特色产业社区132个,打造农业园区238个,总面积超过25万亩。
架设桥梁:“机制创新”畅通各类要素下乡渠道
位于南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林科技孵化器”,由诸城市财政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大、山东省农科院等长期合作,年可繁育苹果、樱桃矮化自根砧等优质苗木超千万株。得益于此,在占诸城1/3面积的丘陵山地上,近年来新增“新六产”项目44个,新发展矮化密植苹果、大樱桃等作物12万亩。“发展林果,关键是种苗。原先100块钱一棵未必能卖到好苗,现在30块钱一棵的苗子咱信得过。”永辉农场经理王永辉一语道出关键。看到政策切中实际,山东农科农业有限公司放心下乡建设“万兴苹果乐园”,一次性从内蒙古购置了3000万元的羊粪,先撒到地里,用农民的话说是“够苹果吃20年的”。
副市长杨连富介绍,长期以来,各类要素资源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下乡。对此,诸城立足县域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兼具针对性、引导性和保障性的政策,搭建起了各类要素下乡的桥梁。
推动资本下乡,诸城着力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的“磁吸”和“药引”作用。在出台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设立不低于15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园区、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探索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新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专业担保机构,推动保险业参与力度等。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五化”发展的意见》、《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等文件中明确,对达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50%给予奖补,对新建温室大棚和果茶园区的银行贷款,按不超过投资额70%的标准给予贷款全额贴息,对一些发展共性难题,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统一解决。
推动人才、技术下乡,诸城的做法是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制度。2017年出台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办法》,诸城明确了农村社区“‘两委’干部为主体,以专职工作人员为基础,以机关事业单位下派公益性人才为依托,以‘三支一扶’大学生为补充”的队伍建设模式,其工资待遇和各类保障,全部由财政解决,并重点确保主要村干部工资收入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以上。为向农村输出急需的农业科技人才,诸城率先落实《山东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举措》,让基层农技人员“评职称有名额,想晋升有渠道”,确保每个乡镇达到“1名科技副职+2名专业人才”的基本配备;在208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学院和农科服务站,让农技人员有专业讲台,让乡村“土专家”有发展平台。
杨连福说:“诸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条主导思路,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制度设计,持续放大农村社区化发展平台的集聚效应,让城乡各类要素‘放心来、留得下、发展好’,并在此碰撞出‘新火花’,催生出‘新业态’,释放出‘新动能’。”
锻造引擎:“权能释放”激活农村各类沉睡资源
在南湖区范家庄子社区,农民徐顺发现在把家庭收入分成这么几块:儿子儿媳在恒基农牧机械公司上班,工资年收入约8万元;老两口得空到社区绿洲生态农场打工,一年挣个万把块不成问题;家里有两亩土地流转了,获租金1600元;社区刚刚分给了集体资产股份,年底就能有分红收入。
一个普通农户的收入结构,由生产性收入变成了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根源在于诸城立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的“权能释放”工程。
改革,是诸城的一张靓丽名片。近40年间,诸城高举改革大旗,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区化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经验。
在农村改革方面,诸城也是敢为人先。早在2007年农村社区化建设时,诸城就指导各村进行了清产核资、成员认定等工作,并推动成立了1223个农村经济联合社。2016年,诸城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诸城抓住成为山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指导经联社变身为社区农业发展公司,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由其统一运营农村集体资产,并鼓励各类主体以资金、技术、土地、机械设备等要素入股,实现股份制管理、企业化运营。
“赋予农民权能,更要让权能变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动能。”市农业局局长李臣波说,“通过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可以让农民带着产权放心进城。通过组建股份制社区农业公司,迅速整合社区范围内土地、资产、人才、资本等多类资源,既可以让有心创业的农民放手大干,也可以让更多农民通过股份合作、订单保底、租聘双收、反租经营等方式,参与并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采访发现,诸城已经成立的92个社区农业公司,已经找到了发展特色产业、资源开发、专业服务、产业融合、物业经济等发展路子,在对接城市要素下乡、带领农民干事创业、领建高端农业园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成为了一股主导力量。
同时,诸城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供销社改革,着力完善了社会化服务这一保障性“引擎”。组建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诸城分中心,在农村社区全部设立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到2017年底共流转土地72.5万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48.1%;以供销社为主体,建成18处为农服务中心,打造“三公里托管服务圈”,年托管服务能力达50万亩。
“得益于‘权能释放’,仅2017年,诸城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1万亩,新开工建设500亩及以上的农业园区102个。诸城的农村社区农业公司、11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00多家农民合作社、1500多家家庭农场、140多家工商企业各类主体,以‘股份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为主要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领建、共建现代农业园区,诸城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创新型、全要素等特点,锻造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今年2月27日,山东在诸城召开了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现场会。”李臣波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