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县域网 北京讯 (首席记者 田建海 记者 黄海明) 2020年12月19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项目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小虹、福建老字号协会会长郑礼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非遗》原编辑部主任刘如珍参加仪式并致辞,此次启动仪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刘艺主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研究》项目自2011年立项以来,以各省级非遗名录中列入中华老字号的传统技艺类项目为主要对象,进行系统的田野调研与学术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可适用生产性保护的老字号文化遗产的范围,选择不同的生产性保护类型的老字号个案,进行普查、收集、记录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建议。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技艺中的食品加工技艺类,此次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启动仪式首先由福建省老字号协会会长郑礼水致辞,详细介绍了福建省老字号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福州永和鱼丸品牌的发展历史。永和鱼丸项目作为福建的一张名片,也是鱼丸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在挖掘自身品牌历史、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发展空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非遗》原编辑部主任刘如珍在致辞中提到,福州地处沿海,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点,福州永和鱼丸作为福建省饮食的招牌之一,其背后所包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与福州的地理环境分不开。因此不仅要看到鱼丸,更要从鱼丸的历史和今后发展的趋势进行更好地记录和传承。
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小虹在致辞中肯定了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和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中华老字号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并针对全国老字号的现状进行了系列的分析,通过历史古籍文献中对“鱼圆”的相关记载,阐述了鱼丸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与美誉,以及与民俗与节气佳节之间的密切联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项目负责人孙冬宁在致辞中强调,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进入到了深入保护、分类研究的新阶段,对具有生产性特质的传统技艺类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在研究和实践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但如何正确认识各类别在现代社会的存续问题,如何分类实施切实有效的保护方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除了将福州永和鱼丸作为地方名品的物质载体加以研究,更将它背后深藏的历史、文化、民俗、技艺和传承人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承、传播和推广。因此,在福建等省市率先开展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项目的研究和践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启动仪式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项目专家组成员杨秀主持了学术研讨会,她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出发,提到饮食类非遗项目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更多的探寻其背后的文化脉络。
孙冬宁主任首先为本次项目的调研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注意福州的文化空间与永和鱼丸产生的文化场域存在的必然关系。第二,要充分挖掘福州永和鱼丸“代表作品”的独特价值。第三,要言之有据,找寻与永和鱼丸历史溯源相关的文献记载。第四,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其重要地理位置是连结海峡两岸的重要的文化纽带,对永和鱼丸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刘景舒、福建省老字号协会会长郑礼水、永和鱼丸总经理何香惠从各自的角度对永和鱼丸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做了非常完整的阐述,并针对永和鱼丸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溯源、民间传说、谱系传承、原料和工具、技艺独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执行主编沈华菊在研讨会上论述了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技艺、技巧等“非物质”的内容,恰恰是存在于各行业“中华老字号”项目中的绝技、绝活,隐藏在老字号斋、坊、店、铺、堂内,凝聚着中华造物技术智慧与实践经验。她又从项目组的具体工作规划,从传统技艺、文献档案、传承人传记、品牌历史、口述实录等方面进行更为专业的调研和脉络梳理。
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小虹提到了注册商标的重要性,强调了拥有传统技艺的企业要有自己的行业技术标准,做好核心技艺的保护工作。同时,要提炼并突出永和鱼丸和制作技艺的特点,做好文化宣传工作。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项目专家组成员杨琳在研讨会上阐述了建筑空间学与传统技艺的关系,强调了项目所处文化生态的重要性,针对日后调研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最后,学术研究组、传承人传记组、民俗组、田野考察组负责人分别在研讨过程中提出了对永和鱼丸项目的学术研究意见,对项目未来的落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力求在接下来的田野调查中进行更为全面的调研和资料梳理。
据悉,各专家组不日将前往福州永和鱼丸进行实地研究和调研,为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进行全面深挖文化底蕴、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存档迈出坚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田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