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过度集中于珠三角 广东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域流动
见习记者 李振 广州报道
3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披露,2017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3个指标上均排名第一。
但从区域看则严重不均衡,珠三角研发投入占广东全省95%,粤东西北仅占5%;除深圳外,全省其他地市R&D占GDP比重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广州214家、占全省65%,深圳41家、占12%,其余市总和仅为23%;粤东西北高校数仅占全省16.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不足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仅有11%。
全省96.4%的发明专利、99.4%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均来自珠三角地区,2017年省级以上科技奖励72.3%来自广深两地。
针对区域创新难题,广东省科技厅与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指出广东要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重点向粤东西北县域流动聚集,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合理、创新资源分布均衡。
县域创新要因地制宜
“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县域发展,是因为县域经济是解决区域失衡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再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不能仅从乡村考虑,要放到区域的视角中,必须在县一级来抓。”
他还指出,县域处于创新体系的末端、最弱一环,目前科技供给无法满足县域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
一份来自科技部的资料显示,与大中城市相比,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导致县域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难,难以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一些县域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费不足难办事、职责不清难成事”,是一些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写照。
从广东县域发展实际看,广东城镇化率较高,发展的战略重心已经从“城市优先发展”过渡到“城乡融合发展”。按照《方案》,广东此次将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重点向粤东西北县域流动聚集。
陈再齐告诉记者,广东强调资源、人才、资金向县域创新倾斜,旨在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但在这一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过对广东粤东西北58个县域经济特征和结构系统分析后发现,即便是粤东西北三大片区差别都非常大。“粤东人口密集,以纺织、内衣、陶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粤西项目大,以石化、钢铁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居多;粤北山区众多,农业和特色工业居多。”他说。
他认为,粤东西北的县域创新并非要跟地级市的创新相同,相反应该找到差异,要因地制宜的实现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粤东西北地区有很好的资源与环境。同样都是县域,但既有农业型的,又有工业型的,又有旅游型的。他举例,汕头南澳,最丰富的是渔业和旅游资源,云浮罗定,集聚的则是中药和造纸产业,梅州丰顺,电声产业则最有基础。“因此,县域创新指导方案要一县一策。”
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倾斜
除了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还指出,广东将要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支持更多粤东西北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实施新一轮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中山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超认为,县域创新在客观上讲是有限的,核心的创新基本集中在中心城市。“很多地级城市创新基础都不强,何况县域。县域创新缺资金,缺人才,但有了政策,资金和人才就一定去吗?”
陈再齐则指出,创新的规律在于集聚。从创新活动本身的规律看,只有重点企业、专业特色镇才有基础搞创新,所以县域的创新一定要依据当地的条件和基础去突出特色。
“此次《方案》的导向性就在于加大对县域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虽然有特色型的专业镇或龙头企业,其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但应用和产业创新是有市场和潜力的,所以要引导这些县域创新。”他说。
《方案》还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培育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要突出支持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海洋科技产业园、“飞地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
“创新创业载体可以统一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检测服务等,尤其对于粤东西北而言,大大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陈再齐说。
陈再齐认为,加强教育和科研机构向粤东西北的倾斜是根本之策。“粤东西北地区很多的企业得不到技术方面的供给。只有当地的教育水平上去,当地劳动力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才会跟着上去,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才有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