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曾经只是贵州西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山旮旯”。十多年来,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等途径,黔西南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
近几年,随着全球范围内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兴起,黔西南凭借独特的山地资源优势,再添一个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如今,黔西南各地以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为发展脉络,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格局的县域经济。
山地旅游助力经济发展
黔西南坐拥峰林、石林、峡谷、湖泊、瀑布、地缝、洞穴、天坑、奇石等丰富奇特的山地景观,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特别适宜开展登山、徒步、露营、山地车、滑翔伞等多种户外运动项目。然而,很久以来,大山都只是制约黔西南州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冲破大山的阻隔,摆脱困境,是当地执政者思考多年的问题。
早在“十二五”时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兴义就开始借助“航空+旅游”优势,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坚持用大山地旅游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全域山地旅游,带一产、促二产、强三产。众多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终究欠点“火候”。
2015年,在一番综合考量后,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成为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次与西部省份联合主办、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国际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
黔西南人将山地资源和发展山地旅游、山地经济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自从获得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举办权开始,黔西南找到了一条通过发展山地旅游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路径。
县域经济打上山地旅游烙印
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隆重开幕,吸引了39个国家和地区150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境内外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金融及投资机构、主流媒体等近千名嘉宾齐聚黔西南,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模式。
2016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提升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嘉宾层次、规模和结构上都更上一层楼。值得一提的是,共有2524名运动员参加大会期间的户外运动比赛,其中境外运动员达到490名。
经过三年多的精心打造,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推动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融合发展、提升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黔西南也借力大会,结合各地山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投资,出台配套扶持政策,使山地旅游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比如,贞丰县纳孔村是依山傍水、民族文化丰富的村寨,曾经贫穷的村民们现在靠着三岔河景区和双乳峰景区的旅游热富了起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让这里的餐饮业、乡村客栈和民族服饰都红火起来了。
相比之下,望谟县甘莱村的旅游开发更加“动感”。2018年4月17日,以“激情布依”民族体育竞技体验为主题的户外嘉年华活动在这里举行,斗鸡、抵杠、刺绣、丢糠包、走板鞋等布依族原生态传统民俗活动结合现代户外竞技运动,配上竹竿舞、糠包舞、布依对歌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表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目前,山地旅游已经成为黔西南县域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组数据就可见一斑:2017年上半年,黔西南旅游收入149.46亿元,同比增长50.68%。正因为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拉动,同期黔西南生产总值完成474.1亿元,同比增长13%。2018年上半年,山地旅游继续推动黔西南经济高速增长,全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6%。
政策红利也接踵而至:2016年,黔西南州兴义市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兴义市、安龙县、贞丰县获评为“黔西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随着旅游业进入井喷式快速增长新阶段,迈进量质齐升的黄金发展期,黔西南州已经走出一条进入良性循环模式的山地旅游发展之路。这是一条金光大道,必将助力黔西南腾飞。
来源:2018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美县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